《全球治理变革下的国际经济法与当代中国的贡献》
发布时间:2023-02-14 来源:国际治理创新研究院 作者:孙珺 责任编辑:施宇熹(浙江大学)

一、内容简介

全球化为国际经济法提供发展契机,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21世纪以来,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治理体系加速转型变革。应形势之需,孙珺教授在《全球治理变革下的国际经济法与当代中国的贡献》(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and Modern China’s Contribution to the Global Governance Reform)一书中选取全球治理这一视角,探讨变化中的国际经济秩序与国际经济法,研究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围绕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下的国际经济法与当代中国贡献这一主题,论述国际金融监管发展、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发展、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发展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互动关系,阐述当代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对国际经济秩序重构以及对国际经济法的贡献。

本著作从全球治理切入,系统阐述变化中的国际经济秩序与国际经济法。从实践层面,立足于中国,阐明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的参与以及中国对逆全球化思潮的应对、对国际经贸制度多边化发展的促进等突出贡献。

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从20世纪7080年代开始,中国大力发展经济、健全市场、完善法治,经过快速的发展,在新旧世纪之交中国不断崛起,这难免给传统发达国家带来了压力。世界和平与全球稳定发展需要的是相互包容,而不是相互对立。进入21世纪的中国反对称霸、维护和平,希望世界能够包容中国,同时中国也应当包容世界,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人类命运共同体之舟航行至21世纪,遇见的是更加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世界格局,在共同前进的征途上会遭遇风浪,尤其是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更需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福祉为宗旨,促进全球经济的良性发展,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的稳定,保障世界的和谐。

20世纪以来,中国国际经济法的发展与改革开放息息相关。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繁荣以及对外经贸活动的增多,规范国际经济活动的需求越来越大,于是,国际经济法学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应运而生。到20世纪末,国际经济法学在中国已形成了较完备的学科体系。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有些传统强国无视规则,在世界范围内发动贸易战、金融战,掀起逆全球化思潮,推行单边主义。中国坚定不移地促进全球化发展,维护多边主义,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国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在全球治理视角下,国际经济法的核心宗旨是促进全球经济稳健发展,提高全球人民的幸福感。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治理理念与此相契合,中国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应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福祉为宗旨。

《全球治理变革下的国际经济法与当代中国的贡献》以全球治理为视角、以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契机,围绕变化中的国际经济秩序与国际经济法、国际金融监管发展、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发展、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发展及当代中国的贡献等国际经济法的现实与前沿问题进行研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在国际经贸规则重构之际,本著作力争展现当代中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与全球经济治理之貌,向世界开启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经济法之窗,力求在对外弘扬中华法学文化方面尽绵薄之力。

 

二、作者简介

孙珺教授,南京大学法学学士,德国哥廷根大学法学硕士,德国马尔堡大学法学博士,河海大学法学院教授。曾任厦门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教授,河海大学法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现兼任中国法学会国际经济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理事。

孙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法、国际经济争端解决、国际私法和欧洲法。在《国际经济法》《法学评论》《德国研究》《外国法译评》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及文集上发表论文、译文50余篇,其中德文7篇、英文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出版中文和德文专著及主编、参编教材、文集10多部。作为主要参加者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等,获省级政府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专著三等奖、论文佳作奖以及多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