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转递 | 中国海洋大学启动“本科生国际胜任力提升计划”
发布时间:2024-05-27 来源: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中国海洋大学 责任编辑:李茄铭

5月15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国际胜任力培养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理事长张宁(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原副秘书长),专委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何昌垂(联合国粮农组织原副总干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李根信(联合国全面禁核试条约组织外联与法律司原司长)以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王纪元(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驻泰国、老挝、柬埔寨国家局原局长)一行到中国海洋大学交流访问。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书记田辉、校长张峻峰分别会见专家一行,副校长范其伟陪同会见。

5月16日,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国际胜任力提升计划”启动仪式暨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专家聘任仪式在崂山校区举行。

副校长范其伟出席仪式,并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原副总干事何昌垂,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国际胜任力培养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张宁,联合国全面禁核试条约组织外联与法律司原司长李根信,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国家局原局长王纪元颁发聘书。

范其伟代表学校对专委会专家一行表示欢迎,对四位专家受聘表示感谢。他指出,学校高度重视国际化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目标中突出强调“国际视野”和“国际胜任能力”;学校成功入选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积极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培养能够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涉外法治人才。他强调,学校启动“本科生国际胜任力提升计划”,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顺应国家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要求的具体行动,希望多方共同努力,为培养更多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服务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海洋强国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大力量。

何昌垂表示,受聘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特聘导师,是荣誉、也是责任,更是挑战。他指出,建设海洋强国,科技和教育发展至关重要。中国在从海洋大国迈向海洋强国的进程中,需要储备与培养大批具有全球视野、国际胜任力的专业人才,这个任务既迫在眉睫,又任重道远。作为受聘专家,将分享自己在国际组织的经历与经验,与学校老师与青年同学一道,在海洋的广阔领域,携手共进,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未来。

张宁对学校在百年校庆之际启动“本科生国际胜任力提升计划”表示祝贺。他指出,本科生国际胜任力提升计划是面对全球教育发展变革的一个重要计划行动,是推进“双一流”高质量建设的具体措施。他分析了当前国内外高校学生国际胜任力培养情况,并表示国际胜任力培养专业委员会将在专家资源、课程建设、实习实训等方面与中国海洋大学开展合作,助推“提升计划”实施落地。

教务处处长丁黎黎主持活动,并对学校国际胜任力人才培养的整体情况进行了简要汇报,介绍了学校“本科生国际胜任力提升计划”具体内容。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将“四维一体”的国际胜任力培养方案,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行设计,通过“三年三步走”的路径,对学生进行通识启智、专业赋能和实践提升,夯实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对世界变化和发展趋势的敏感度,提升对全球议题和人文价值的关注与参与能力。

法学院副院长于铭介绍了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培育)建设方案,通过构建多域协同育人机制,打造“旗舰式”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多元化国际合作伙伴网络,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高质量培养涉外法治人才。

中国海洋大学教务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海洋与大气学院、水产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崇本学院、海德学院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参加启动仪式。

当日,学校举办“本科生国际胜任力提升计划”专题报告会、“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国际胜任力提升”主题讲座、“国际组织实务能力建设”圆桌论坛等系列活动。相关学院学生代表参加讲座。学生积极向各位专家就如何提升国际胜任能力和国际组织任职等提问,专家们对海大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和全球化的视野表示肯定。

5月17日,崇本学院举办主题为“国际胜任力培养提升”的师生午餐会,特邀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国际胜任力培养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张宁,联合国全面禁核试条约组织外联与法律司原司长李根信,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国家局原局长王纪元做客午餐会,崇本学院院长高会旺,副院长赵栋梁、陈青及学生参加会议。

陈院长向到访专家介绍了学院情况,详细地讲述了学院由来、发展历程以及建设成果等情况。三位专家分享了培养国际胜任力的经验。张宁理事长建议学院继续加强拔尖学生国际胜任力的培养,注重学科交叉融合,在学生培养环节中增加行业导师的指导等。李根信老师提到,培养自身的领导力对于开展科研活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学们除了积累专业知识之外,应该抓准机会提升自己的领导力。王纪元老师建议同学们从知识、技能、个人行为和个人品质魅力四个方面来培养国际胜任力,他指出,当今联合国非常看重学生的全方位素养,同学们应该积极参与各项国际活动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专家与师生就人工智能、国际组织人才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通过交流,大家对于国际胜任力的认识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