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起苏大,在世界舞台绽放青春力量
发布时间:2024-10-24 来源:全球苏大 SUDA Global 作者:厉孜 姜金蓉 孙嘉译(苏州大学学生海外交流协会) 责任编辑:丁敏

01 人物介绍

 

谢文龙,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轻化工程专业2013级校友,现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危机局项目分析师。曾在联合国总部人力资源助理秘书长办公室、南南合作金融中心(香港)等实习工作。

 

02 人才专访

Q1:可以介绍一下您的成长经历吗?哪些经历影响了您的职业发展?

我来自湖南省平江县,家乡是中国革命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摇篮。虽然我出身偏远农村,是一位典型的“小镇做题家”,但家乡浓厚的红色文化熏陶,让我从小便树立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家国责任感。

2013年,我通过高考考入苏州大学,在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学习轻化工程专业,同时利用周末时间在东吴商学院攻读国际经济与贸易双学位。苏州大学开阔了我的全球视野,让我意识到中国与世界的连接至关重要,国际舞台需要更多中国人的深度参与。我在苏大的经历,激发了我走向国际舞台的梦想。真正帮助我实现这一梦想的是中国教育部的“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项目”和“国际组织实习项目”,它们让我有机会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留学深造,并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实习。这些经历为我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让我有机会成长为一名具备全球视野的专业人才,并最终实现了进入联合国系统正式工作的理想。

 

Q2:您在国际组织主要负责的工作有哪些?哪些项目或任务让您印象深刻?

我曾在联合国管理战略、政策与合规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厅(OHR)实习,具体是在人力资源助理秘书长办公室,协助人力资源助理秘书长及团队处理全球人事管理事务。这包括参与制定和发布全球人事政策、数据分析、协调不同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等工作。

完成联合国秘书处的实习后,我正式入职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纽约总部的危机局,目前已在此工作近两年。我的团队主要负责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各国办事处的同事组织加强危机准备与响应的系列培训课程,以及其他与危机应对相关的专题培训。通过这些培训,帮助全球同事们提升应对危机的能力,确保他们在发生危机时能迅速响应,并熟练运用组织内部的资源。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最近我有幸作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纽约总部的代表,受邀前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为他们组织了系列培训,来自教科文组织总部及其全球各地办公室的近百名核心职员参加了培训。这不仅表明了我们开发计划署在危机响应方面的成效得到了高度认可,也体现了联合国各机构间的密切合作与交流。

 

Q3:在全球治理中,您最关心的国际议题是什么?为什么?

我最关心的国际议题是危机应对与人道主义援助,并深刻认识到其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重要性。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自然灾害、武装冲突、公共卫生紧急状况等危机频发,影响的不仅是受灾地区,也对全球安全与发展构成了挑战。全球各国和国际组织需要提高危机应对能力,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和建立有效的应对机制,来增强危机防范能力,并在危机发生时更好地协调全球资源、快速提供援助,最大限度减少生命和财产损失。

 

Q4:在国际组织工作,如何在知行合一中不断超越自我?

在国际组织工作中,知行合一的关键在于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并在执行过程中灵活调整,适应现实中的复杂性,真正解决问题。同时,保持最初加入国际组织时的使命感尤为重要。作为国际组织的一员,我们肩负着推动全球和平、促进发展和维护人权的责任。因此,无论面对何种挑战,都应始终将组织利益和全球公共利益置于首位,确保个人行动与组织使命一致,并通过持续学习和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

 

Q5:在团队协作中,您如何处理多方意见和利益冲突?

我通常会提前熟悉相关业务和背景,倾听各方的意见,以了解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关切和需求,同时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每个人的观点。在决策时,我会基于事实和数据,以降低主观偏见,并在必要时邀请更高级别的领导提供指导,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Q6:您如何定义“社会科学家”这一角色,并计划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以及您希望自己能为国际社会和青年一代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记得在苏州大学商学院学习时,一位老师曾说,经济学家是诊治经济社会疾病的“医生”。以此联想,我认为“社会科学家”是通过研究人类行为和分析社会现象,致力于理解和改善人类社会的专业人士。这一角色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还要求具备跨学科、跨文化的视野,以应对全球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

作为新时代在国际组织工作的青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积极贡献者,为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力量。同时,我也希望通过分享自身经验,激励全球,尤其是新一代青年关注国际问题,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和平、发展和人权等领域,携手创造一个更包容、更可持续的世界。

 

Q7:成为国际组织人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青年学子如何兼具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首先,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基础,无论是经济、管理、法律、国际关系,还是其他社会科学领域,都需要具备深厚的学术背景和良好的分析能力。其次,实践经验是成功的关键,参与国际事务相关的实习、志愿者活动或国际会议,不仅能让青年学子获得实际操作能力、了解国际组织的运作模式,还能帮助他们建立人脉网络。另外,语言能力,尤其是流利的英语和其他联合国官方语言的掌握,是不可或缺的技能。同时,国际组织工作环境往往非常多元化,跨文化的沟通能力至关重要。最后,了解全球治理的热点议题和各类国际组织的工作重点,也有助于为进入国际组织做好准备。

青年学子兼具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关键在于平衡与融合。家国情怀意味着我们要牢记文化根基、了解我国国情、始终关心祖国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国际视野则要求我们了解分析国际形势和全球事务,并积极思考如何通过全球平台为世界作出贡献。青年学子可以通过国际交流、留学、参与国际组织实习项目等途径,培养广阔的全球视野,同时保持对国家发展的深厚情感,做到“立足本国,服务世界”。

 

Q8:您认为当代中国青年面临的时代机遇和历史使命是什么?

当代中国青年正处于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肩负着独特的历史使命。随着中国的持续崛起和全球影响力的不断增强,青年一代正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拥有更多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的机会。在国内,数字化转型、科技创新以及高质量经济发展为青年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使他们能够站在科技革命的前沿,推动人工智能、绿色能源和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的全球发展。

同时,当代中国青年还肩负着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当代中国青年不仅要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多元的中国形象,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推动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与共存。

 

Q9:您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有哪些建议?

职业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大学生需要在探索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以下是几点建议仅供参考。首先,大学生需要明确兴趣与优势。大学期间是探索个人兴趣和长处的重要阶段,学生应通过课程、实习和课外活动不断了解自己喜欢的领域和擅长的技能。其次,要注重实践经验。大学生应积极参与专业实习、志愿者项目和社会实践,了解专业的实际应用、积累工作经验、培养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等软技能,这些经验不仅可以帮助更快适应职场,还能丰富简历,提升竞争力。最后,大学生们应该始终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职业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行业和技术的变化要求我们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

 

Q10:作为苏大校友,您对母校有什么特别的话想说,谢谢!

作为苏州大学的校友,我想对母校表达由衷的感谢。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的学习,以及在东吴商学院攻读的双学位课程,不仅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学术基础,更让我开阔了全球视野,培养了思考世界和社会问题的能力。

母校的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深深植根于我的心中。它不仅教导我坚守正气、追求真理,还激励我以古今为鉴,不断提升自我,努力成为一个全面且有担当的人。正是这份信念,始终激励着我在职业生涯中追求卓越,服务社会。今天,无论身处何地,我都为自己是苏大的一员而感到无比自豪。我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机会回馈母校,支持更多的学弟学妹们勇敢追梦,走向更加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