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上午,2023国际胜任力培养实训项目苏州工作坊结营仪式在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智汇港举行。本次工作坊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胜任力培养专业委员会主办,由西北工业大学、苏州大学、苏州市人才服务中心、集思未来高等研究院协办,同时得到了苏州工业园区展示中心、太仓市中德合作展示馆、德国家族企业——海瑞恩精密技术(太仓)有限公司、威尔斯新材料(太仓)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大力支持。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韩民,国际胜任力培养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国家留学基金委原副秘书长张宁,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国际胜任力专委会副理事长屈文谦,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原公使衔副代表张双鼓,联合国大会和会议管理部文件司原处长、外交部翻译室原主任、原驻外大使徐亚男,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外联司原司长刘志贤,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驻泰国、老挝、柬埔寨国家局原局长王纪元,联合国全面禁核试条约组织外联与法律司原司长李根信,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智汇港教学运行管理中心主任王海涛,苏州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何乐,集思未来高等研究院秘书长王筱稚,国际胜任力培养专委会秘书长安艳琪、常务副秘书长资虹(苏州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副处长)、戴争鸣,西北工业大学MTI教育中心主任、联合国研究与教学中心主任阮红梅,西北工业大学太仓智汇港教学运行管理中心副主任陈华胜等领导嘉宾,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苏州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16所“双一流”高校的一百余名在读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及带队老师出席了结营仪式。结营仪式由屈文谦和安艳琪联合主持。
结营仪式首先组织了集体合影,各小组的研究成果以27个学术海报形式集体展现,组委会制作并在结营仪式上播放了苏州工作坊《高光时刻回顾视频》。
本次苏州工作坊历时8天,组委会组建了由6位朋辈导师组成的指导团队,他(她)们提前10天开始线上指导咨询工作,开营后连续三天晚上为学生小组提供了超过9个多小时的线下专业指导和咨询服务;聘请了6位专家组成主题评审专家团队,他(她)们审阅了各组学生提交的2.0版研究报告,并进行了一天的汇报答辩,给予同学们鼓励、肯定、指导、建议式的答辩评议;邀请了20位一流专家举行了20场主旨讲演、专题讲座或圆桌咨询,进行了充分的交流问答;组织了赴苏州工业园区展示中心、苏州市人才服务中心、太仓市中德合作展示馆、德国家族企业——海瑞恩精密技术有限公司、沙溪古镇、拙政园、苏州大学、东吴大学旧址以及郑和七下西洋太仓起锚地的纪念公园等参访活动;举办了国际组织能力建设专题讲座和圆桌咨询会,7位国际组织原资深官员就国际组织项目管理、人才需求和培养等方面给予了详尽介绍和解答。苏州工作坊内容聚焦实务,以培养素质和能力为目标,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实训环境,进行了系统培训,拓宽了学生的全球视野,提升了学生的国际胜任力;为学员之间提供了学思结合、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互助平台。
在研究成果汇报答辩展示环节,各小组的研究成果以27个学术海报形式集体展现。每个学生小组的研究工作经历了三轮指导和完善,在前两轮研究报告基础上,经过朋辈导师专业细致的咨询指导,学生小组形成了新版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汇报答辩,在集思未来高等研究院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学术海报。汇报答辩和学术海报呈现了他(她)们在研究过程中的探索发现以及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这些出色的成果充分展现了同学们在实践中取得学术研究能力的快速增长,同时也是工作坊的累累硕果。
在结营仪式主题代表小结发言环节,来自北京大学的郭斌作为世界一流工业园区建设研究主题代表,汇报总结了本主题来自7所高校36名同学10个小组的学习研究成果。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罗荔馨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继承与传统工艺创新主题研究代表,汇报总结了本主题来自12所高校54名同学17个小组的学习研究成果。
在小组代表发言环节,西北工业大学的丁熙然和浙江大学的黄天骐作为世界一流工业园区建设主题小组代表分享了各自小组的研究成果,南昌大学的张颖和南开大学的刘畅代表世界文化遗产继承与传统工艺创新主题小组分享了本小组的研究成果。她们除了汇报学习研究成果外,还分享了在工作坊中的实训心得、收获、感悟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在颁奖仪式和获奖代表感言环节,韩民、张宁、屈文谦、张双鼓、徐亚男、刘志贤、王纪元、李根信、何乐、王海涛、王筱稚、安艳琪、资虹、戴争鸣、阮红梅、陈华胜等颁奖嘉宾,分别为在案例研究中表现优异的同学们和指导教师颁发了奖项证书;组委会还为在工作坊期间做出卓越贡献的学生助理团队颁发了杰出助理贡献奖,颁奖仪式是对学员和指导教师在本次实训项目中所展现出的优秀表现和突出成就的嘉奖,是对他(她)们在案例研究过程中展示的专业知识、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丰硕成果的高度肯定。
颁奖仪式后,获奖学生代表发表了感言。来自世界一流工业园区建设主题研究小组的朱皓月(上海交通大学)和任金晨(苏州大学)以及来自世界文化遗产继承与传统工艺创新主题研究小组的杨淑洁(武汉大学)和林芳菲(大连外国语大学)分享了他(她)们在工作坊期间收获的成长和感悟。他(她)们向导师、同伴给予的支持和帮助致以诚挚的谢意。同时,他(她)们也分享了各自小组获得荣誉的心路历程和背后付出的辛勤努力。
来自苏州大学的郭晓雯和中国海洋大学的于诗雯作为获奖教师代表分别发言。她们在发言中感谢了组委会周密的筹划和安排,分享了在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指导时所获得的启发,以及在整个工作坊过程中积累的心得体会与感悟。她们也表达了作为教师见证学生们快速进步和获得成果的欣喜。
张宁代表组委会对苏州工作坊的组织工作和成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对同学们在各个主题中所展现的突出表现给予了高度肯定,对同学们在工作坊期间培养提升的咨询表达能力、国际可迁移学术能力、团队沟通协作能力、国际组织胜任能力以及国际视野、尊重多样性等高度赞扬。鼓励同学们巩固苏州工作坊朋友圈,继续深入完善研究案例,积极参与未来拟计划出版的苏州(和北京)工作坊研究案例专刊工作。
最后,韩民代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致辞。他对协办支持单位领导和专家们表示衷心感谢,对同学们所取得的优异成果表示热烈祝贺,对苏州工作坊取得的丰硕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高度肯定苏州工作坊的组织工作和主题设置,赞扬工作坊为同学们创造了一个培养跨学科思维和国际可迁移学术能力的平台,高度肯定了同学们在此次跨学科主题案列研究中提升的学术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并期望同学们继续加强交流合作,进一步培养提升国际胜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