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转递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坚持“五位一体”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国际组织与国际治理专业人才培养
发布时间:2024-12-18 来源:广外SIGI 国际治理创新学院 作者:张明涛 责任编辑:丁敏

2024年12月1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治理创新学院在北校区图书馆报告厅成功举办“坚持‘五位一体’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国际组织与国际治理专业人才培养”专题讲座。本次讲座主讲嘉宾分别为国际胜任力培养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张宁、联合国粮农组织原副总干事何昌垂和联合国全面禁核试条约组织外联与法律司原司长李根信。三位嘉宾围绕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职业发展这一核心主题,从全球治理体系下的人才需求、国际组织的职业发展路径以及国际胜任力培养的关键要素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剖析,为同学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深入浅出的知识盛宴。讲座由国际治理创新学院院长赵龙跃教授主持,来自全校200余名师生参加。

 

01 全球治理,人才领航

 

何昌垂总干事在简要介绍全球治理的理念和概念框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全球治理体系和双轮驱动的全球治理参与机制。联合国作为全球治理博弈的核心场所之一,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的独特且重要作用。他提出,当前国际组织博弈的焦点主要体现在话语权、议题设计、理念主张和资源分配四个方面。在国际组织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其运营和发展过程中最为核心的议题,尤其是具备全球胜任力的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关键。

在全球治理格局持续演变之际,中国已经成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当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但面对日益复杂多元的国际事务与全球议题,中国现有国际治理人才培养存在短板与不足,掣肘着我们在国际舞台上进一步发力。第一,中国在国际组织中存在人才结构性问题,主要体现在经费贡献与中国职员人数占比严重不匹配。第二,符合我国与国际组织要求,能有效参与并利用全球治理舞台和相关机制的国际化人才短缺,体现在国际组织中中国籍高层官员稀缺状况严峻。第三,各领域、各层次及各种形式全球治理所需的青年专业人员亟待扩充。深入理解全球治理组织定义内涵、能在其中站稳脚跟发挥作用的人才严重不足。第四,适应多元文化工作环境、引领国际团队“开疆拓土”的高层管理人才匮乏,能提出新的理念、发挥引领示范的领军人才更是凤毛麟角。第五,应对复杂多变国际形势、引领全球治理变革的改革型战略人才匮乏,难以精准把控局势、引领治理走向,为中国深度且高效参与全球治理带来诸多阻碍。

在谈及全球治理人才的培养时,何昌垂总干事着重剖析了一个合格人才所应具备的核心特质:在国家层面,要求人才深入了解国家方针政策,拥有广阔的全球视野,熟练掌握国际谈判技巧与规则等。在联合国层面,要求包括包容、正直、谦逊、人性等价值观,以及规划与协作、学习与发展、适应与创新等多方面能力。在人才培养重点方面,他强调了以下三点关键内容,第一,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致力于培育复合型人才。第二,要注重六维素质的提升,厚植家国情怀与大爱精神,培育担当奉献、不计得失的格局胸怀。第三,要培养一专多能,切实肩负起推动全球治理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助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达成的时代重任。

 

02 肩鸿任钜,功不唐捐

 

李根信司长为有志于投身国际组织工作的同学们全面地讲解了国际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内容。李司长表示,当前国际组织面临着诸多变革与挑战,全球治理需要中国智慧和你们的贡献。

在谈及当下国际组织人才需求时,李根信司长表示当前国际组织人才需求较大,由此催生的职业发展机遇,对满怀热忱、志在全球治理领域一展身手的莘莘学子来说,是不容错失的“黄金窗口”。他强调,国际组织是一个贯穿人生不同阶段的职业选择。无论是学生时代通过实习积累经验,还是工作多年后凭借一身专业本领参与公开招聘,只要个人怀揣相应的专业素养、沟通协作技巧、跨文化适应能力,以及对国际事务的热忱与敏感度,都有可能脱颖而出,登上国际舞台,绽放个人价值。作为肩负历史使命的新时代青年,在国际组织任职正是未来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引领作用,主导国际发展的关键力量。因此,他鼓励学生们要尽早树立明确的目标,将国际组织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

积极培养与之相关的各种能力,全面且深入地了解国际组织的工作内容、要求以及自身的兴趣与优势所在,从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最后,李根信司长再次强调进入国际组织应做的准备,同学们需要在多方面提升自己,包括掌握国际组织“三八六”,“四+五”胜任力指标以及项目管理知识能力、国际会议组织能力、多元文化理解与适应能力,尤为重要的是提升语言能力,他希望同学们积极做好准备,为未来的国际组织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03 兼容并蓄,博学笃行

 

张宁理事长为在座师生系统地阐述了国际胜任力人才的需求和培养。他首先提到,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个人若要谋求良好的职业发展,需要具备多方面能力,其中学科交叉融合能力、人工智能技术能力以及国际胜任力尤为重要。尽管中国每年培养上千万的高校毕业生,加之数十万学成归国的留学人才,但在国际组织及诸多重要国际事务领域仍面临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

张宁理事长表示,联合国已经构建了一套非常完备的国际胜任力指标体系。OECD与哈佛大学联合发布的PISA全球胜任力评估框架从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四个维度进行评估。另外,联合国于2021年发布并开始试行的“四+五”指标体系是筛选、培养及评估联合国工作人员的关键参照,契合联合国复杂多元的工作特性与发展诉求。除了国际组织之外,张宁理事长还对加州伯克利分校、剑桥大学及牛津大学等欧美高校对全球胜任力模型要素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六大全球胜任力的内涵要求。

张宁理事长介绍,根据联合国指标体系,我们课题组专门对在国际组织实习半年以上的中国实习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及访谈研究,发现了中国青年的强项和弱项指标:我国青年学生在核心价值方面的正直素养很好,专业精神较好,尊重多样性素养较弱。在八项核心能力中,我国实习生持续学习、团队合作、责任心和技术意识有较大优势,计划组织和客户导向能力较弱,沟通能力和创造力明显不足。在六项管理能力上,绩效管理尚可,远见、信任建立、领导力、授权赋能和决策能力较弱。

针对上述问题,张宁理事长提出培养国际胜任力的六点建议。第一,培养全球视野,突破“中国-外国”的狭隘认知,深度了解各国国情文化。第二,打造国际可迁移专业能力,例如以外语融合专业知识。第三,培育尊重多样性,尊重多元文化群体,学会倾听、表达与团队协作及组织协调。第四,精准认知自身强弱项与盲点,以此为据规划能力提升路径。第五,主动答疑探索,遇问题积极咨询求解,拓展认知边界。第六,聚焦实训,明辨能力培养与知识学习差异,借实践内化能力。

 

在互动答疑环节,同学们积极踊跃提问,专家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给予了详细且实用的解答,博得了全场热烈的反响,掌声雷动,现场气氛达到高潮。与会同学纷纷表示:“三位专家的讲座令我受益匪浅。国际治理全景展现眼前,人才需求剖析透彻,我深感责任在肩”;“本次能与三位专家沟通交流,实属难得。在聆听三位专家的深度分享后,我的内心深受触动,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目标,未来将积极投身国际治理,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在总结发言中赵龙跃教授讲到,本次讲座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深入了解国际组织人才培养与职业发展的平台,使同学们对国际组织领域的知识和要求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为投身国际事务、参与全球治理而积极准备的热情。三位专家的分享详实全面、深入浅出,为同学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提供了宝贵的方法和策略。国际治理创新学院作为集中为国家培养更多国际组织与国际治理高端专业人才的教学科研机构,未来将引入更多国际组织专家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助力同学们在成为具备国际胜任力的国际治理人才道路上不断成长,为我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更多话语权与影响力,成为引领全球治理变革潮流的卓越领导者持续蓄势赋能。最后,赵龙跃教授为国际胜任力培养专业委员会的三位专家颁发国际治理创新学院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聘书,并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