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转递 | 双“第一”课程项目启动
发布时间:2025-03-09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作者:黄芳 责任编辑:丁敏

国际胜任力培养课程项目第一所医学大学,第一个由50名教师、教学主管组成的项目班于3月4日在南方医科大学秋水堂春江厅启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国际胜任力培养专委会理事长张宁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副总干事、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何昌垂博士,分别围绕国际胜任力与跨文化沟通、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等重要议题展开精彩讲座。南方医科大学副校长马骊出席仪式,全校学员齐聚一堂,共同开启学习之旅。开班仪式由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彭鸿娟主持。

 

    马骊在致辞中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作为教育、科技、人才交汇点的高等教育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范式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清晰擘画了教育强国宏伟蓝图,发出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动员令。《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更是明确提出“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她强调,全面提升我校教师与管理队伍的国际胜任力,强化学校全球人才培养和聚集能力,努力扩大国际教育科研合作和学术交流,推动学校深度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正当其时、势在必行。她希望学员们能够珍惜培训机会,将个体成长转化为团队动能,将课堂所学转化为现实所用,携手助推学校教育对外开放进程。

 

     何昌垂在联合国任职25年,历经从P5到副秘书长各个级别,曾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副总干事(DDG)以及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空间应用处创始处长等重要职务。他以“全球治理与国际胜任力人才培养”为题,基于自身丰富的国际组织技术与管理经验,结合大量生动实例,从实操角度深入剖析了新时期全球治理面临的挑战与主要运作机制。同时,他详细探讨了国际化人才的素质需求以及全球治理胜任力人才的培养、赋能与储备问题,为学员们提供了前瞻性和实践性的指导。

 

     张宁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深刻阐释了国际胜任力的内涵。他详细分析了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深入阐述了培养国际胜任力人才的必要性,并强调跨文化沟通的重要性。他认为,跨文化沟通是多元主体间通过符号进行资源交换的过程,涉及信息交流、情感共鸣和价值传递。为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他建议加强非言语沟通训练,精准把握语言技巧,并始终遵循平等、尊重的原则。

 

     在答疑交流环节,学员们踊跃提问,两位专家耐心解答了关于国际组织任职的学科背景、语言要求、发展路径等方面的疑问。现场气氛热烈,学员们积极互动,两位专家倾囊相授,为学员们答疑解惑。

 

    “国际胜任力培养”课程项目是南方医科大学为推动教师掌握国际胜任力培养路径与方法、拓展师资队伍国际视野、提升对国际胜任力的深层认知、培养积极的国际交流态度以及提升国际化工作情境中的实务行动能力而精心打造的重要项目。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此类系统性的国际胜任力培养项目正成为连接本土人才与全球舞台的重要桥梁,为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