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俄乌局势对全球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市场和贸易的影响继续发酵,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异常严峻。在此背景下,中国既要保持战略定力、端牢“中国饭碗”,也要站在国际视角,及时了解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和重要农产品贸易态势。为此,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驻华代表屈四喜接受了农民日报的采访,就世界粮食安全形势和中国在其中的作用展开交流分析。
对话嘉宾:
屈四喜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驻华代表
1国际粮价快速上涨将使脆弱群体更加暴露于粮食不安全中
在乍得,一位59岁的母亲正坐在厨房的炉边。七年来她一直依赖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援助。照片©WFP/Evelyn Fey
主持人:当前世界粮食安全总体形势如何?联合国2030年“零饥饿”目标能否如期实现?
屈四喜:全球粮食安全形势自2014年以来不断恶化,目前的状况不容乐观。根据2021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全球饥饿人口多达8.11亿,约占全球总人数的十分之一。目前还有来自38个国家的4400万人处于饥荒的边缘。在饥饿人口中,一半以上人群集中在亚洲,三分之一以上位于非洲,且非洲是饥饿人数增幅最大的区域,食物不足人数占总人口数的21%。近期国际粮价上涨将使世界粮食安全形势进一步恶化。
实现“零饥饿”的首要目标是要确保所有人全年都能获得安全、营养和充足的食物。而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全球就已经偏离了“到2030年消除饥饿和营养不良”这一承诺的轨道,实现这一目标面临重大挑战。
2014年以来,全球长期性饥饿人口一直在上升,中度或重度粮食不安全发生率在2020年大幅提升,几乎相当于之前5年增幅的总和。全球在消除某些形式的营养不良方面取得了进展,但难以在2030年前实现任何一项营养指标的全球目标。
关键发展领域缺乏进展是实现“零饥饿”目标的主要障碍之一。目前,109个发展中国家共有13亿人生活在多维贫困之中。他们无法积累人力资本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健康,而且缺乏社会保护,难以抵御严重的冲击和深层次的压力。作为联合国最大的人道主义援助机构,世界粮食计划署在2019至2021年援助的饥饿和营养不足人口分别达到9710万、1.155亿和1.28亿。2022年,我们预计援助人口将达到1.37亿人。
2减少系统性粮食损失需要政策和体制改革,但微小的改变也可以产生影响
2021年9月11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在国际粮食减损大会现场进行主题分享。
主持人:去年9月,中国主办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发布《国际粮食减损大会济南倡议》,号召全球“减少粮食损失浪费,促进世界粮食安全”。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存在哪些浪费粮食的状况?对此应该如何应对?
屈四喜:粮食减损对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全球生产的粮食足以养活全球人口,但全球仍有近8亿人吃不饱,因为约有三分之一的粮食被损失或浪费,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有1万亿美元左右。全球在生产、收获、运输、仓储、加工等零售环节之前的粮食损失约占到总产量的14%,零售、消费环节浪费的粮食约占17%。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缺少粮食产后管理经验与技术、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运输和储存条件落后等问题,粮食损失导致小农收入减少了15%。每年粮食损失和浪费所产生的温室气体超过30亿吨,给全球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了负面影响,也加剧了气候变化。
节粮减损既涉及供应,又涉及消费,既涉及设施装备技术,也涉及思想观念转变等。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努力。一是制定粮食产后损失管理标准和监管政策,改善储粮基础设施,推动技术创新与应用,加强粮食产后科学管理,增强公众节粮意识。二是加强政府、企业等机构在涉及减少粮食损失与浪费的多个领域的协同治理。三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水平开展减损工作,包括相互学习和广泛的国际交流合作等。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我们十分重视自身的物流系统管理,还积极帮助受援国家开展科学储粮。我们将产后减损作为南南合作的重要内容,促进发展中国家间在减少粮食损失浪费方面相互学习借鉴,包括向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的技术和经验。
3中国良好的粮食生产能力和自给自足状态是促进全球粮食安全稳定的积极因素
在乍得,农民在稻田里耕作。照片© WFP/Evelyn Fey
主持人:从“谁来养活中国”到“中国人的饭碗装中国粮”,中国粮食安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您怎样评价中国对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的贡献?
屈四喜:中国是全球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其粮食安全不仅关系中国国内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稳定,也是影响国际粮食供求与价格的重要因素。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470多公斤,高于400公斤这一世界平均水平。用全球6%的水资源、9%的耕地资源,很好地解决了世界20%人口的吃饭问题,实现由“吃不饱”到“吃得饱”进而“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也是对发展中国家的极大鼓舞和良好示范。
4在减少极端贫困方面,对农业的投资比对任何其他部门的投资更有效
在埃塞俄比亚,Abdulahi举家搬到了河边,以拯救被旱灾严重影响的牲畜。照片© WFP/Michael Tewelde
主持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关系人类前途命运和永续发展,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您认为当前尤其需要从哪些方面加强国际合作?
屈四喜:开展国际合作对提升全球粮食安全十分重要。国际社会要重视解决和预防地区冲突,防止和避免大规模流离失所人群的出现,加强冲突地区的和平与重建,从根本上解决由于地区冲突带来的粮食危机。要帮助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提高他们的粮食自给水平和抵抗自然风险、经济风险的能力。要落实好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后续行动,努力建立有韧性、可持续、包容性强的全球粮食系统。
粮食安全是世界粮食计划署与中国的共同追求。具体来说,世界粮食计划署与中国的合作聚焦在四个方面。一是发挥好世界粮食计划署农村发展卓越中心的作用,通过南南合作积极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分享中国的先进经验和适用技术,尤其是在小农价值链能力建设、产后减损、气候变化应对及减灾防灾、创新扶贫等领域。二是在中国国内开展创新试点项目,助力中国乡村振兴的同时,与其他国家分享创新项目的做法。三是对全球饥饿人口积极提供力所能及的粮食援助,帮助他们减少饥饿,并提高自力更生的能力。四是在中国建设联合国人道主义应急响应枢纽,支持积极应对大规模灾害的发生。
主持人:粮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粮食安全关系到世界和平与稳定。中国作为人口和农业大国,既要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也应积极参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努力推动各国在粮农领域形成共识、强化合作,维护全球粮食供应链和产业链的稳定。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