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苗绿是中国新型国际化智库的探索者、实践者,也是中国声音的传播者。
2020年12月,苗绿担任发起人及秘书长的“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在北京正式启动。2021年8月10日,习近平主席给该项目的外籍青年代表回信,对他们积极到中国各地走访、深化对华了解表示赞赏,鼓励他们加强交流互鉴,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
近日,红星新闻记者专访苗绿,从她的经验和视角,讲述这十年来,中国对外传播能力的增强和改变。
红星新闻:这十年来,您觉得我国的对外传播在能力和方式方法上发生了哪些转变?什么原因促成了这样的变化?
苗绿:近十年来,我国对外传播发生了巨大转变和提升。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并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心,我们对外传播从主体单一、内容单调的传统外宣模式向更为多元立体的全民外宣转型。传统媒体也纷纷借助新媒体、新技术等打造融媒体中心,不断与时俱进开展多形式、全方位、立体化传播,着力提升对外传播效能。
红星新闻:您认为讲好中国故事的“故事”具体包括什么?我们还有哪些命题、哪些声音需要传递给全世界?
苗绿:中国故事,可以说是以具体的人、物、事、景等,展现我们的传统文化、发展历史、国事民生及其背后蕴含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文明理念等。相较于抽象的阐释,讲述中国故事可以通过更加生动多元的方式实现共情,在潜移默化中塑造新的认知和形象。
我们要传递给世界的内容正在从差异性的文化符号及商品等浅层器物层面,向政策、制度及文明理念等深层方面转型。我们要获得理解、尊重与认可,就需要使其了解我们的存在逻辑,以平等的姿态来交流。这是一个相对长期的历史过程。
红星新闻:全球化智库(CCG)过去十年的重要角色也在于沟通中外各方面认识。您认为国外不同阶层对中国的认识有何不同?如何更好地发挥各种力量联结中外的作用?
苗绿:西方一部分人群对华认知受长期以来刻板印象和媒体负面报道影响较大,或许对长城、熊猫、中国功夫等一些中国元素比较喜爱,但对中国制度、发展道路、意识形态等通常了解较少或存在不同看法的差异。但也有一些国外人士信息获取渠道更加多元,对中国的发展情况更为关注,对华认知相对也更为深刻,实际上存在许多相对理性的力量。
讲好中国故事,可以注重发挥一些国外人士的意见领袖作用,使理性客观的知华友华人士在更多场合他们听得懂的方式,多渠道讲述中国故事、中国智慧;可以充分发挥我国民间力量,鼓励学者、企业家等积极参加国际会议论坛,接受国外主流媒体采访等。同时,社交媒体发展及短视频的流行为我们增进民心相通提供了新渠道新方式,留学生、华侨华人、海归等都可以发挥中外联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