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欧洲一体化视野下欧洲共同体更名为欧洲联盟的暗含意义
发布时间:2023-04-08 来源:原创 作者:陈胜业 责任编辑:陈胜业(北京大学)

作者陈胜业(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21级本科生)

 

引言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名称的使用显示了其对该名称背后的指称的理解程度,例如使用“水果”说明苹果的属性显然比使用“物品”来得好。出于类似的理由,在追求对指称意义的重现的路上,名称也被赋予带出其所指的精确意涵的宏大愿望。名称的使用者总希望在所使用的名称与其指称之间构建一个强相关的联系,有时甚至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即名称使用者使用名词A表示事物B时,他也希望当他者思想B时同样使用A。这点要求A的内涵和外延与B同一。若A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则将被另一个能满足要求的名词C所取代来表示B,意即当使用A将导致词不达意时,则预示着一个达意的词的存在,并且应该用以取代前者。如此一来,任何无法达意的词都应被淘汰,剩下能(尽量)完美呈现指称的名词。

名称之于国际组织,是个十分重要的存在。若说规章制度界定国际组织的精神核心,则国际组织的名称可说是这一核心的最直观体现(或至少应承担起这一责任)。国际组织面向国际社会,若在名称表达上词不达意,则容易引起外界和内部人士的误会,此举有损组织形象且不利于组织活动的进行。因此,笔者有理由相信当国际组织在确定名称时,经过理性分析和慎重考的虑,务求使名称集中反映组织特点、精神和使命。如此一来,对国际组织名称的研究就被赋予了意义:用以揭示国际组织的最终名称措辞与时任各成员国对组织的定位和期待的隐秘关系。倘若国际组织曾经历名称变更,本文相信对专业术语、名称的措辞表达的差异性凸显了成员国对特定概念的认知流变。

欧盟的成立正是一个例证。1957年组建的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y)于1993年正式改组并更名成为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为何欧共体在成立的30余年后决定更名?“联盟”被赋予了怎么样的,有别于“共同体”的意义?身为读者的我们和决策人是如何理解“联盟”与“共同体”的?本文致力于结合原始档案和二手文献,关注直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前的欧洲一体化进程,从中挖掘出欧共体更名的原因。

 

一、欧洲一体化进程

 欧洲一体化在漫长的欧洲历史中呼声不断。追溯至中世纪后期,欧洲思想界里已出现了“欧洲观念”的概念,却迟迟不能落实,沦为空白的口号。直到近代,“欧洲观念”才重新得到受到关注,并被注入政治意味[1]。历经了疯狂的19世纪,欧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元气大伤,世界中心转移到了北美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更是使这样的格局成为定居。原先高高在上,贵为世界主人的欧洲列强在短短半世纪的时间内发现自己风光不再,殖民地纷纷独立、国内政治、社会、经济危机四伏。意识到自己日落西山的不安全感促使他们重拾“欧洲观念”,加快成立“欧洲政府”。欧洲试图以联合统一的姿态阻止自身国际地位的进一步下滑。

欧洲一体化进程在二战结束后突然加速。欧洲一体化的滥觞可以追溯到1950年6月9日提出的“舒曼计划”。该计划设想了法国和西德在煤钢产业中的超国家管理模式。舒曼计划催生了欧洲煤钢联营(the 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 ECSC)。1952 年,法国、西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共同成立了ECSC,成为战后首个组建的欧洲国际组织。六年之后,同一批国家随之组建欧洲经济共同体(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EEC)与欧洲原子能联营(European Atomic Energy Community, Euratom)。1967年欧洲共同体(Europe Community,EC)在上述三个组织的基础上成立。

ECSC为欧洲一体化的掀开了新篇章,具有极强的示范意义。该组织的设立有三大目标:一、规范成员国的生产流程;二、整合西欧的钢铁和煤矿业;三、消除成员国之间所有煤炭和金属的贸易壁垒。当初在筹建该组织时,对煤钢产业的优先选择具有高度象征性(symbolic)[2]。ECSC缘起自法、(西)德两国在战后的和解与合作。两国领土涵盖欧洲大陆中西部大片土地,故自然资源丰富,煤矿和钢铁产量尤其庞大。若ECSC的目标成功达成,则为欧洲在其他经济领域的统合铺垫下了结实的基础。

Euratom于1958年成立,其宗旨是为了创建一个共同市场以促进成员国之间的核原料和设备交易。同时,它也致力于推动相关研究的进行于推广干净以及和平的核能使用。

EEC与Euratom同时随着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订而成立,是继ECSC之后欧洲的另一经济性国际组织,不过不再针对专门经济领域,而是涉及全方位的经济活动。EEC的主要目标是消除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以及制定统一的贸易政策。涉及的范围之广之深,决定了EEC是欧共体三个组织中影响力最大者。学者指出EEC在欧共体的的绝对优势,使人们渐渐淡化EEC中的经济(Economic)色彩,而加以泛化为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以致于EEC在后来视为欧共体(EC)的同义词[3]。

1987年《欧洲单一法案》(The Single European Act, SEA) 的签署标志着欧洲统合再上一层楼。通过这部法案,欧洲建立了内部市场,促进了货物、人员、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它除了开启了欧共体各国的外交合作,也在欧洲理事会内部更全面采纳特定多数表决的决策机制。

然而在本文视域下,最重要的一份文件应属于1991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The Maastricht Treaty),又称《欧洲联盟条约》 (Treaty on European Union)。这份条约最大的贡献便是正式将“欧洲共同体”更名为“欧洲联盟”。相比于欧共体,欧盟在以下三方面做出了创新:第一,推介了统一的欧盟公民身份,并允许公民可以随意在成员国之间移动和居住。第二,大举革新并且统一成员国的金融货币体系。除了创立欧洲中央银行(European Central Bank),欧盟还设计、印发了欧元(Euro)以取代各成员国的原有货币,如法国法郎、德国马克等,尽可能地缩减各成员国之间在通货膨胀率、公债和利率上的差异。

欧共体在欧盟底下成为一个单元,与司法与内政部长(Justice and Home Affairs, JHA)、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Common Foreign and Security Policy, CFSP)成为欧盟的三大支柱(pillars)。当时对欧盟的提及几乎淹没了对欧共体的提及,2007年的《里斯本条约》正式确定了这种状况并废除了支柱结构。

欧洲共同体是欧盟成立的首要支柱。其任务是继续发展单一市场,并促进经济活动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高水平的就业、社会保护以及确保两性平等。CFSP是欧盟的另一重要支柱。通过成员国政府间协商,制定出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凸显欧盟成员国的忠诚和互相团结的精神。此外,JHA是构成欧盟的最后一个支柱。与CFSP相似,JHA亦通过政府间合作,开展共同行动,确保欧盟公民在自由、安全和司法领域的安全。JHA采取了以下共同政策:建立欧洲警察署(Europol)沟通各国警察系统信息、一致的控制非法移民方针与共同的庇护政策。

 

二、从“共同体”到“联盟”

 

“通过本条约,缔约国在它们之间建立了一个欧洲联盟,以下称为‘联盟’。”

 

(By this Treaty, the High Contracting Parties establish among themselves a European Union, hereinafter called 'the Union'.)[4]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开篇即确立“欧洲联盟”作为欧洲联合的国际组织的正式名称的使用。除此之外,欧洲联盟也在同一条约之下被赋予明确的单一法人资格 (single legal personality)。作为欧盟最高立法机构的欧盟理事会(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和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 也正式成立,体现了新成立的欧盟的联邦特质。在公民权方面,条约承认各成员国的公民皆是欧盟公民,借此在公民和联邦机构之间建立直接的关系,而无需通过成员国政府(约翰·平德, 1998:49)[5]。

当欧盟成立之后,联盟被用以取代先前表示联合的名词,包括“共同体”[6]。根据《牛津英语字典》释义,“共同体”指生活在某一地区、国家等的所有人;或一群具有相同宗教、种族、工作等的人;或一群共同生活、彼此之间平等地拥有和分享的人。(Community refers to all the people who live in a particular area, country, etc. when talked about as a group; or a group of people who share the same religion, race, job, etc. ; or a group of people who live together and all equally own and share what they have. )[7]“联盟”则指拥有同一中央政府或同意共同工作的国家或国家集团;或具有相同利益的人或组织的协会或俱乐部(A union is referred to as a group of states or countries that have the same central government or that agree to work together; or an association or a club for people or organizations with the same interest.)[8]。

对比两者的定义,可以看出虽然“共同体”和“联盟”都强调组成个体之间的共性,可是共同之处却不尽相同。“共同体”注重日常生活的相似性,“联盟”则着眼于利益的互通,所以“联盟”更能促进个体的行动,而“共同体”在动员能力上略显逊色。这里所指的“行动”有强烈的政治意味,这引导出两个名词最大的差异,即“联盟”是一个政治性词汇,而“共同体”不强调(或者抹除了)共同生活中的政治生活一面。将这两个名词放在欧洲统合的语境之下审视,可以认为“欧洲共同体”试图塑造的是“欧洲社会”,而“欧洲联盟”则放眼于“欧洲政府”的建立。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社会”是与“国家”或“政府”相对的概念,它表示组成个体可以有序自治的状态,而“欧洲政府”的概念某种程度上否认了上述状态的存在,故需要在“社会”运行之上加上“政府”的调节作用。

接下来,我们不妨对比上述阐释的逻辑和史实的吻合程度。由于直接讨论欧共体更名原因和决策过程的官方档案和二手文献不易搜得,故笔者选择以官方和学界得间接表述中拼凑出欧共体更名的原因。

Hendrik Spruyt与Lucy Lyons认为“欧洲联盟”是作为证明欧共体内部改革的深度而诞生的。从经济层面而言,《单一欧洲法案》和《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强化了欧洲内部市场,并承诺货物、服务、人员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从政治改革的角度来看,欧洲议会被赋予了更多权力,可与欧盟理事会分庭抗礼。两位学者认为者解决了“民主赤字”问题[9]。英国欧洲研究与公共政策专家约翰·平德 (John Pinder) 认为应用联邦政府的原则考虑欧共体的发展及由《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建立的欧洲联盟[10]。欧共体更名欧盟,可以被当作一种宣言。他认为《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代表了以法制、立宪政府的代议制政治制度,代替被政府间关系所垄断的共同体的尝试[11]。以上学者都将更改名称当作彰显决心的标记,笔者十分赞同这类观点,因为组织的名称需要明确显示其精神核心。

然而,此类对欧共体更名的表述有失真之嫌,因为“联盟”的概念并非突然出现在欧洲议会或欧盟理事会的决策圈之间,实际上“联盟”的构想一直是欧洲一体化倡议者的最终目标。这种构想甚至在欧共体成立之前就已存在。在欧洲议会出版的欧盟概况介绍中就明确写道:“ECSC的创始人清楚地知道他们对该条约的意图,即它只是向 "欧洲联邦 "迈出的第一步。”(The founders of the ECSC were clear about their intentions for the Treaty, namely that it was merely the first step towards a ‘European Federation’.)[12]另外,我们也能从官方发言人一方找到关于欧洲一体化演进图谱的表述。1950年代初期的法国外长,舒曼计划的提出者罗贝尔·舒曼认为:“欧洲不会一下子建成,也不会作为一个整体来建设。它将通过具体的成就来实现,首先创造事实上的团结。”(L’Europe ne se fera pas d’un coup, ni dans une construction d’ensemble: elle se fera par des réalisations concrètes, créant d’abord une solidarité de fait.)[13]舒曼的发言表明欧洲一体化应循序渐进,即先成立欧共体,待时机成熟进入到更高阶段。ECSC的奠基者更明确将这个更高阶段定位“欧洲联邦”。欧共体各国一直以来都有对欧共体定位的争议——究竟欧共体要成为联邦还是邦联?争论的背后是对各方对成员国国家主权范围划定的不同,组成欧洲联邦则势必要求成员国让渡较多国家主权,若组成邦联则无须如此。卢森堡大学的欧洲研究团队认为欧共体最终选择“联盟”这一定位模糊的名词,是为了避免在联邦和邦联中择其一[14]。

根据匹兹堡大学欧洲一体化档案馆开列的1975至1995年欧洲理事会的报告目录来看,欧洲理事会从1976年起至1986年,每年都会出台一份以“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为题的年度报告。由于1989和1990年处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筹备阶段,故这两年有更加多报告(共4份)在题目中使用“联盟”(Union)一词[15]。此外,早在1977年,欧洲理事会就曾讨论成立经济和货币联盟事宜[16]。民间对“欧洲联盟”或“新一代欧洲”(Second-generation Europe)的讨论热潮在上世纪80年代才兴起,[17]故可推知欧共体转型为欧盟并非出于民间压力,而是各成员国政府间早有共识。

欧洲遇到了什么困难,迫使他们开启一体化的下一阶段呢?在20世纪70至80年代,欧洲面临重重挑战。首先,1973年的石油危机和紧随其后的经济衰退导致保护主义的浪潮卷土重来。成员国纷纷增加非关税壁垒,实行贸易管制,与欧共体的自由贸易理念背道而驰。此外,1962年实行的共同农业政策(The 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 CAP) 虽补贴农民,使他们免受竞争之苦以及制定统一农产品价格,但这样的措施在日后却导致过度生产,以致于恶化各成员国经济。雪上加霜的是,欧共体陆续吸纳了众多成员,包括丹麦、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各国经济体质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成员扩张和农业危机的影响下,发生了一场预算危机。最后,还有国际环境的巨变。1990年两德统一和1991年苏联瓦解都促使欧洲地区的势力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如何与统一后的德国、东欧和俄罗斯相处考验着欧共体成员国们的智慧。因此,欧共体原本追求的社会联合已经不足以这般多重危机,成员国之间有共同的利益,他们需要统一的行动,因此欧共体各成员国有意识地逐步组建一个较为接近“欧洲政府”的中央权力机构。

 

 

三、结语

名称是一件事物内核的最佳表达,也表达我们对事物发展的一种希望,有时是一种规范。我们选择并使用名称的过程经历了一种淘汰机制,我们一步步地排除无法精确描述我们所思所想的名词,最终剩下来的名词在表达效果上最佳。在欧共体的例子中我们也能看见这种机制的运作。随着欧洲人对自身定位发生了转移,他们也出现了不同的表述,其中包括“社会”、“共同体”、“政府”、“联盟”或“联邦”。每一种名称都蕴含着对欧洲联合体的职能、权力界限的不同解读。尽管各方对联合体定位的争论长期不休,但在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的夹击之下,有一种声音占据了优势,也就是倡议组织联盟的声音。“联盟”最终在“共同体”和另一潜在对手——“联邦”中脱颖而出,构成了今天我们所见的欧洲联盟。

 

引用:

[1]韩慧莉:《近代欧洲观念与欧洲一体化》,《浙江学刊》,2004年第6 期,第183页。

[2]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Fact Sheets on the European Union. 2018. p.4.

[3]The history of the EU: the European name game - UK in a changing Europe. (2023, January 6). UK In a Changing Europe. https://ukandeu.ac.uk/explainers/the-european-name-game-2/. accessed 5th March 2023.

[4]Treaty on European Union.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1992, p. 4.

[5][英]约翰·平德:《联盟的大厦:欧洲共同体》,潘琪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第49页。

[6][英]约翰·平德:《联盟的大厦:欧洲共同体》,潘琪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第19页。

[7]请参照:https://www.oxfordlearnersdictionaries.com/definition/english/community?q=community. acessed 5th March 2023.

[8]请参照:https://www.oxfordlearnersdictionaries.com/definition/english/union?q=union. acessed 5th March 2023.

[9]H. Spruyt, L. Lyons.(2000)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uropean Union: Columbia International Affairs Online. https://www.files.ethz.ch/isn/6842/doc_6844_290_en.pdf. acessed 5th March  2023.

[10][英]约翰·平德:《联盟的大厦:欧洲共同体》,潘琪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第234页。

[11][英]约翰·平德:《联盟的大厦:欧洲共同体》,潘琪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第50页。

[12]Fact Sheets on the European Union - 2023 1www.europarl.europa.eu/factsheets/en.

[13]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U.(1950) http://www.robert-schuman.org/robertschuman/declaration2.htm.

[14]The Treaty on European Union. Historical events in the European integration process (1945–2014) https://www.cvce.eu/en/recherche/unit-content/-/unit/02bb76df-d066-4c08-a58a-d4686a3e68ff/b6c5b951-9a99-42d7-b7c6-4d4d0b984715. accessed 5th March 2023.

[15]四份文件为:1) Report on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17 April 1989. 2) Committee for the Study of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 Report on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Collection of papers submitted to the Committee for the Study of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 (1989). 3) COM (90) 600. Commission opinion on political union, 21 October 1990. 4) SEC (90) 1659.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 21 August 1990. 上述文件与下一份文件皆可在http://aei.pitt.edu/summit_guide.html上浏览,最后登录日期:2023年3月5日。

[16]该份文件为COM (77) 620. Communication on the prospect of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 17 November 1977.

[17]12 Klaus-Dieter Borchardt EUROPEAN INTEGRATION The origins and growth of the European Union Periodical 1995.

 

 

参考文献:

[1][英]约翰·平德:《联盟的大厦:欧洲共同体》,潘琪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8月。

[2]韩慧莉:《近代欧洲观念与欧洲一体化》,《浙江学刊》,2004年第6 期。

[3]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Fact Sheets on the European Union. 2018.

[4]The history of the EU: the European name game - UK in a changing Europe. (2023, January 6). UK In a Changing Europe. https://ukandeu.ac.uk/explainers/the-european-name-game-2/.

[5]Treaty on European Union.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1992, p. 4.

[6]H. Spruyt, L. Lyons.(2000)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uropean Union: Columbia International Affairs Online. https://www.files.ethz.ch/isn/6842/doc_6844_290_en.pdf. acessed 5th March  2023.